“现在大照会的行情已经涨到600大洋以上,市场交易、租赁很活跃,主要是流向原来的大车行和中等车行手中。包括韩氏车行、志高车行、冯氏车行等,最近半年多都在市场买进大照会,当然顾氏车行更是买下近三百张大照会,这样的趋势预计将在两年后达到顶峰,即各大车行垄断着牌照,鲜有小车行和私人持有牌照,具体比例可能是七八成大照会集中在各大车行手中。”
“市场方面,沪市虽然人口增加较快,特别是全国的中高产阶级流入沪市较明显,但野鸡车也持续泛滥。这样的行情若持续下去,两三年后的这个行业,会比较难做,车夫收入会下跌。”
分析的情况,基本符合市场的规律。
现在沪市的普通人均消费应该在8块大洋,一名车夫养家糊口还不算大问题;若是三年后,他们的收入只有10块大洋,那么该如何养活孩子,都是一个问题。
陈光良满意的点点头,说道:“你分析的有些正确。实际上,野鸡车的经营多为个人,但他们也只是想糊口。但就算是想糊口,也不是那么容易。”
何向东当即说道:“野鸡车看似很赚,六十大洋的一辆车,运气好两三个月就回本。实则不然,那些巡警个个都靠这些发奖金,逮住一个好几天白干,而且频率很高。说白了,赢家还是那些巡警。”
长江车行也有大概五十多辆的野鸡车,他们经营这部分车辆,首先租金不高,一天估计就6毛的样子;其次,这部分车是跑一些偏门的路线,熟悉的路线;最后,长江车行有一定的背景和关系,很多时候都能避免处罚。
但那些个体经营野鸡车的,怕是一大半都会贡献给巡警做奖金,收入并无想象中的高;当然这个营生也看本事,聪明点的就避开一些,会说话一点;笨一点的,搞不好最后破产都不一定。
陈光良摆摆手,说道:“这个不去说他了,毕竟站在我们经营者的角度来看,是不希望野鸡车泛滥的。而且,野鸡车泛滥对我们出租车业务也有影响,个别道路拥挤等各种情况公司管理层和职员的薪资情况,你觉得如何?”
长江车行总计12名管理层和职员(不含出租业务),管理者500辆黄包车出头(八成是大照会)和近1500名人力车夫。
当然,这里面不算‘安保公司’的12名保镖,不然这点人怕是镇不住那么多的人力车夫。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