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良却坦然的说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洪老板莫非现在已经是没有信心?”
前一句,就直接表明——自己有那个意思。
后一句,不过是激将法——你承认有信心,那就还多说干什么!
“哈哈”洪雁宾马上大笑道:“陈老板果然很有意思。我们怎么会没有信心,黄兄是办报行业的老师傅(原广告部主任),现在我们又邀请《商报》原编辑张静庐先生作为总编这一步步下来,哪一步不比你陈老板的经验丰富?”
众人看着两人的针锋相对,但却放下心来,因为两人更像是在‘公平斗法’或者说‘探讨’。
陈光良当即说道:“相比原来的《商报》,你们走丢了很多经济性人才。那原来的《商报》为什么办不下来,你们又有什么新的招数?”
这句话立即戳到洪雁宾的痛处,因为他们盘下《商报》后,有感于经济人才的缺失,决定缩小幅面。
“陈老板果然看事情很厉害,不过实话告诉你,我们办《商报》的初衷,就是为《商报》留个招牌在,所以说超越原来的《商报》,自然是没有这种想法。”
陈光良心想,你维持招牌的原因,怕是也不现实。
报纸不像其它产业,你只要开着,就需要支付很多人的薪水,因为这些人你还不能裁掉。而且报纸必须是靠销量来增加广告收入,本身的报纸是亏损的,只有广告才能盈利。
所以你没有销量,又哪里来的广告收入,这就成了恶性循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