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闸北地价低廉、交通便利,吸引工商企业纷纷入驻。
至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闸北迅速发展为上海的一个重要工业区,已有较大工厂216家,为全市总数的45.23%,人称此时的闸北为‘华界工厂发源的大本营’。
美国著名记者鲍威尔称赞:华夏人自己的工业建设,无论在数量或重要性上,都超过了在沪市的外国人,它们主要集中在邻近虹口的闸北地区。
与此同时,闸北的商业也日具规模。大统路开设各类商店40多家,有‘闸北南鲸路之称’。闸北的人口也从1903年的不到3万人增加到1920年代初的30万人,成为华界人口最集中的区域之一。
工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还使得闸北的范围扩大,城区地位不断上升。1923年,张謇提议闸北设县,足见闸北之发展。
虽然这一建议最终没有变成现实,但实际上宝山与上海县也难以再继续共同管辖闸北了。1927年,上嗨特别市成立,闸北被划为区,与宝山和上海县在行政上脱离关系,这就在事实上确认了闸北城区在上海的重要地位。”
在一间会议室,陈光良为顾竹轩及顾氏地产的职员,进行了一番商业讲解。
顾竹轩带头鼓掌起来,随后笑着说道:“看看,多读书多读报还是很有用的,光良一番详细的讲解,我们对闸北有了更深的认识。”
众人纷纷点头,再也没有轻视的心。
老板拿出10万大洋成立‘顾氏地产企业’,邀请陈光良担任副总经理,负责指挥购入闸北的地皮,作为投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