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间人,商业顾问,以及盛田昭夫好友的彼得·彼得森,用尽了他在华尔街多年从业的“才华”。
彼得·彼得森帮索尼在收购中,把哥伦比亚影业的股价,从收购前的每股12美元,一路谈到了收购时的每股24美元。
谈判期间,哥伦比亚影业整整翻了一倍的股价,彼得·彼得森作为华尔街投行董事,私募基金创始人,借机赚了多少钱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而最终,“费尽心力”的彼得·彼得森,在每股24美元的价格上,谈成了每股27美元的收购价格,成功让索尼溢价一倍,花费五十亿美元拿下了哥伦比亚影业。
重要的三人组中,彼得·彼得森能借着收购捞金,其余两人自然也没少跟着一起捞。
甚至哥伦比亚影业总裁彼得·古伯还获得了大笔的股份变现。
而有意思的是,在索尼收购哥伦比亚影业的收购传出去后,全阿美利卡立刻爆发大规模的反霓虹情绪。
索尼,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这股舆论风暴的中心。
迫于舆论压力,索尼不得不公开宣布,不会让哥伦比亚影业变成霓虹公司,会完全保留原本哥伦比亚的管理层。
然后,索尼阿美利卡总裁米基·舒尔霍夫,以及哥伦毕业影业CEO彼得·古伯,这两人不但借着收购大捞特捞的人,还成功垄断了索尼在北美的权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