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啊生不逢时。上辈子的她要是有那么厚的家底,毕业后不用为了赚个三瓜两枣,从金融业的小黑工打起,被带教折磨得痛不欲生,哪还用得着挖空心思转行当什么网红考研老师?这样她早就把书念烂、考研上岸、北大在读了好吗!
很可惜,上辈子的她没有福气投胎成富N代,这辈子她的家族也没风光多久,很快就败落了,老宅子早已被曾爷爷在1948年时局吃紧时卖掉,一家人挤在破房子里头,主要靠爷爷在机械厂里头挣的那点子钱勉强过活。
最近一年,家里催促着裴瑜赶紧把签证申请下来,去美利坚和姐姐汇合。
现在是1986年,报纸是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信息传播速度慢,很多人对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但这并不影响留美风潮来势汹汹,刮得华国上下的年轻人心潮澎湃。生活在80年代,出国绝对是普通人赚大钱的首选,黑市汇率摆在那呢。除了那些没有一点海外关系、实在出不去的,或者真心爱国的人,谁还甘愿留在国内赚点三瓜两枣?
裴家曾经的下人刘妈,诚心问过妈祖,得到妈祖同意之后,就毅然走线去美利坚。等刘妈冒着生命危险翻越过边境线,平日里偷摸打点黑工,每个月到手的钱能有800美元。
虽然刘妈这钱来得还算辛苦,不过在哪辛苦不是辛苦,相比之前在华国赚的几个子,已经可以说是一笔巨款了。
就算是根正苗红的工农人家,苍天有眼祖坟冒青烟,万幸再培养出个八级工,这年头的工钱也才两三百元人民币,购买力还不如裴家曾经的一顿午饭钱。
入奢从简,难上加难,他们在那里被磋磨得不成人样,愈发不想让儿女跟着他们过这种苦日子。
一年前,姐姐居然拿到了美利坚签证,父母便带着裴瑜,一路挤着火车和货车,从边疆辗转回京海,期盼她也能申请到签证,彻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裴瑜没有国外的月亮更圆的想法,上辈子她出国见过了,美利坚也就是那么一回事,大城市的市中心脏乱差,时不时有瘾君子四处游荡,抢劫枪击事件屡禁不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