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就是借着年代的便利,大力收拢人才,走苹果公司的模式,一切都自己搞,做自己的系统,自己的软件体系,从芯片到成品机,全都一体化。
这种模式好处就是自己可以做成平台,类似未来的苹果,形成一个生态闭环,但是坏处嘛,费时费力。
结合未来的认知,李长河在思索了一下之后,最终还是决定选择第一种,搭乘wintel联盟的顺风车。
主要是苹果那种自运营模式,在PC时代实际上效果并不好,PC时代的苹果数次临近倒闭,李长河觉得,跟他的自封闭运营模式有很大的关联。
市场在扩张时代的时候,开源扩张才是最快铺设市场的模式,然后尽可能的发展用户。
而等到用户有足够的基数以后,自运营封闭式的生态循环才会产生效果,所以苹果真正的辉煌,是等到了移动通讯苹果智能手机时代才爆发。
跟着wintel联盟混还有个好处,就是借着英特尔和微软的扩张,李长河可以把自己的公司扎根在他们的身上,然后后慢慢发育。
而如果是苹果模式的全方位发展,那到时候大概率的可能就是三足鼎立,wintel联盟,苹果,以及李长河的公司三家相互抗衡。
这要是李长河是欧美人也就罢了,但是他的身份决定了他到时候是最危险的那个。
不管是老大跟老二打架把他这个老三干死,还是他成了老大,老二跟老三联起手来干他,幕后到时候都可能会有欧美权贵的影子。
九十年代到两千年的互联网扩张这十年,幕后存在着老美政府核心的利益,这些利益,他们未必会允许一个东方人来摄取大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