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长河找到朱琳他们的时候,朱琳他们正在未名湖前面,给海文他们挨个做采访。
“三十年后,我觉得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到日本的四分之三左右,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体量太大,人口太多”
镜头前面,海文在那里侃侃而谈。
从参与了《大国崛起》的创作之后,这哥们对于西方经济学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现在说起来也有理有据了。
李长河站在摄影机后面,听着海文的分析,笑而不语。
其实在这个点上,他觉得海文说的还真没什么错。
30年后,中国的总GDP虽然超越了日本,但是人均还是要低的。
而即便是抛开人均,用普遍性群体收入来看,未来差不多也要到2020年以后,收入才大致持平。
李长河前世写自己那本书的时候,查阅过数据,日本在八十年代巅峰期的时候普通人工工资都在一万人民币左右浮动,小城市低一些,七八千左右。
而像那些大企业的职工比如说丰田本田这些世界五百强的企业工人的年收入,都在20万上下浮动。
这个水准,未来持续了几十年都没有变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