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午,班级里面的班委和各个学习小组的组长都在忙碌,忙碌着把最新的“教材”发给新生。
这些教材很奇特,并不是完整的教学课本,而是一份份用油墨机油印出来的手写讲义。
因为北大已经很久没有经济系的正规教材课本了,之前入学的很多工农兵学员学习的也并非是正规的经济学知识,而是特殊的“改编版”。
所以,李长河他们这一级的学生也没有教材,只能这些教授和讲师相互之间进行商讨,再根据以前的一些材料给他们编写讲义,然后印刷出来。
然后从下午开始,李长河他们便开始了上课,上课的教室不固定,因为需要临时安排。
而上课的讲师,也不固定,一门课程往往是好几位老师合讲,每一节课是哪位老师来讲,学生们也不清楚。
对于李长河来说,这一切让他都充满了新奇感,毕竟前世他也没系统的学过经济学。
他的学习热情,并不比其他同学低。
对他来说,这同样是他在这个时代准备崛起的开端。
很快,时间一晃而逝,李长河在北大开学已经有一个多月了。
这一个多月,李长河的生活,也从之前在家里的懒懒散散,变得有规律了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