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国这个岗位,沈玉秀也是费了很大的功夫,毕竟这年头谁没几个穷亲戚啊,有的人更乐意找自己的乡下亲属。
沈玉秀跟人家谈的是工资不要,各种票据和生活物资陈爱国只拿一半,才把这个岗位谈了下来。
钱老李家不缺,缺的是票,因为这年头很多物资口粮都是按人头定的分量。
这个年代的粮票分配,一是按成年人和未成年人,其次就是按照劳动工种分类。
比如说重体力劳动者一个月能分到54斤,但是大部分成年人一个月就30斤的定额。
这个跟级别的关系不是很大,即便李立山两口子都在学校,也很难有多余的口粮。
更何况还是陈爱国和妞妞两张嘴。
现在有了这个代班岗,哪怕到手的粮食少一点,李长河再给点全国粮票帮他补一下,日常生活就没什么问题的。
按照李长河的记忆,再坚持一年,明年京城好像就出现议价粮了,能拿钱买粮,那就更没问题了。
毕竟他们最不缺的,就是钱了。
其实李长河也想过看能不能帮陈爱国和妞妞农转非,可是在研究了政策以后发现,太难了。
1977年11月出台的户籍政策,给城镇商品粮户口和农业户口之间划上了一道天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