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小学做考前情绪舒缓讲座、去企业做职业心理健康讲座、去基层机关做心理辅导科普讲座,等等。这些讲座一场都有五位数的收入,远远超过一般的心理咨询。
工作量也小,准备几个案例和一个稿子,就能够反复用,不像心理咨询针对每一位来访者都要做出不同的干预方案。
而这种一对多的科普性质讲座又不需要多深厚的心理学功底,只需要一个漂亮的履历就行了。
比如名校出身的学历,参与过重大的项目,或者——在名校办过讲座。
比如这次去江都大学做讲座,哪怕只是助教,但懂事的高校新闻部可不会特意点出来,它们只会写“高级咨询师,翁老师与X老师莅临指导……”之类的笼统文案。
到时候再拍几张照片,络腮胡咨询师就能出去说自己是“曾受邀为本地知名高校办过讲座的高级咨询师”。
事后无论是身价还是手头的资源,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
能从心理咨询师成功转型心理学讲座讲师,就好像玩数码宝贝成功把迪路兽进化成天女兽一样,是极美的事情。任何的阻碍,都无异于夺妻之恨了。
“主管有说按照什么标准选这回的助理吗?”
秃顶杨无所谓地耸肩:“谁知道呢?可能要年轻的,闲的,听话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