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信号在以下的三种情境中出现过并且波动:在看到南祝仁之后、在南祝仁开口说话后、在她自己提及自己的妈妈的时候、提到学校的时候。
初级的微表情观察能够察觉到这种信号,但是对于这种信号所蕴含的意义却无法解读。南祝仁后续用投射测验除了验证“陈婷的抑郁症是假装的”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寻找这种身体信号对应的情绪。
最终,他发现陈婷在面对两张情绪卡片的时候,出现了同样的情绪:熊、还有蜘蛛。
而对应的情绪,是【害怕】!
彼此串联一下,南祝仁心中有了计较。他开始梳理其中的逻辑,在一个个节点之间连线,在看到陈婷脸上依旧带着的紧张和戒备,开始组织语言。
现在南祝仁和陈婷之间已经构筑起了一种【对峙】的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这种情况下由南祝仁自主挖掘出【对峙】的目的,就能够很轻易地把咨询进程往前推一大步。
但是挖掘的方法要讲究一点,他不能直接说是靠着“微表情解读”得出的信息。
这样的话,后续可能反而会让来访者更倾向于隐藏自己。
“我曾经接待过几个假装精神疾病的来访者,他们的目的总结起来有两大类:一、博取关注;二、逃避某些事情。”
“虽然你‘生病’之后便开始由母亲陪同进行心理咨询,但是你对于心理咨询一直秉持排斥态度,也就是说你并不享受这种‘生病’后被照顾的状态。所以我排除掉第一种可能,你并不是博取关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