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于五六十年代的香江青年,深受欧洲电影的文化熏陶。
他们中有人在六十年代尾,成立了大学生电影会(大影会),掀起香江第一波实验电影浪潮。
起因是他们觉得主流电影品味太差,扼杀了小规模电影的生存空间。
于是像吴语森、何攀、石琦这些年轻人开始崭露头角,用十六毫米的黑白实验电影,向主流电影圈彰显实力。
七十年代初,这些新人里,已经有不少人加入主流电影圈,独当一面,提升着香江电影的整体素质。
大影会随之解散。
但就在接下来几年,受到大影会启发,诸如卫影会、青影会和火鸟电影会一类的学生联会,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他们掀起香江第二波实验电影的浪潮,开始拍摄八毫米彩色实验电影,向电影圈不断输入新鲜血液。
“真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热血青年。”
翟远啪一下合上《电影双周刊》的宣传手册,站在香江大学门口,不禁唏嘘。
“这样有抱负的年轻人,请来拍电影,一定不会在乎工资多少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