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后来咋想的,五六十岁了反而去演小丫头……”
在翟远的嘟囔声中,电影最后那个火烧圆明园的镜头,令全场观众都为之震惊。
这和徐勀那种一眼假的特效不同,李大导演是搭实景直接烧,因此还引起了内地一些媒体的批评,认为一把火烧掉中影厂半年产值,实在太过浪费。
但如果他们见到此时电影院里观众们的惊呼,应该可以理解李翰翔的艺术追求。
圆明园当天放映结束,《大公报》为首的左边报纸便开始在香江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
‘李翰翔:一个规模又大造型又美的圆明园被侵略军烧毁,会更加激起观众的民族感情。’——大公报。
‘场面看火烧,看戏看垂帘。’——文汇报。
‘万园之园付之一炬,还原港澳被迫割让的历史事实。’——中港日报。
第二天,招氏的院线也陆续开始放映起《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招六叔和李大导之间的间隙,似乎突然间消弭无踪。
电影虽然在宝岛被禁,但大批宝岛的观众却搭专机、乘客轮赶赴香江,特意来一睹这部戏的风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