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飞鸿的角色转变,是在教训了收保护费的沙河帮众人,保护了百姓却无人肯出来作证的一场戏。
观众看到这里,忍不住长吁短叹,纷纷指责百姓怕事,为戏里的黄飞鸿打抱不平。
谁又能想到。
此时痛心疾首的观众,若干年后,或许也变得连老太太都不敢扶。
夜色下心情复杂的黄飞鸿漫步街头,看到了以去美利坚开掘黄金为由,实则欲要将中国人当猪仔卖的洋人。
“在美利坚那边,每个人走路都要很小心,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踩到金子,在河边洗脸捧起水来都有金沙子,所以美利坚叫金山!去了美利坚一定要戴墨镜,因为金子太晃眼,你不戴墨镜就被晃瞎了……”
同一时间,沙河帮深夜报复,一场大火烧毁了宝芝林。
十三姨为了拍下大火中的宝芝林,搬运相机时不慎将黄飞鸿的折扇落入火中。
大火过后,黄飞鸿在废墟中捡起被烧毁的折扇。
这场戏讽刺的是,扇子上单单烧掉了不平等条约的‘不’字,变成了平等条约。
官府来了,官府走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