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硅集团的诸多零件供应都已经有接洽的供应商,但确实如IDG的章苏阳在车展上询问的那样,发动机这一项迟迟无法定下。
5月10号,俞兴在硕和国际见了算是加班的胡铮南,又一次聆听发动机项目的推进问题。
“不管是沈航三菱还是东安,两边都是死咬着不松口。”胡铮南有些无奈,“我是真不知道他们有什么好宝贝的……他们的发动机想拿来做增程器,那都得优化70%的东西……”
对于碳硅集团的电车项目,发动机不是拿来就能用的,必须针对增程场景进行深度优化。
简单粗暴的说,油车的发动机是要和轮子连一起的,增程车里的发动机不用连轮子,只是让它发电,对轮子的驱动仍旧是交给电机。
这是两种不同的场景,自然就有不同的要求,发动机的目标需要从动力输出转为高效发电。
就目前对潜在能合作的发动机评估而言,像沈航三菱的4A91,就需要对它的工况进行锁定,让它能在2000-3000rpm的高效区间工作,再调整喷油正时和点火角,让燃烧效率获得提升。
除了这种功能的核心调整,发动机还要和电池BMS、电机控制器进行深度协同,对发电量进行动态的调整,增加发电优先的逻辑。
变速箱连接轴要拆除,冷却回路要重新设计来控制水温和提高热效率,还有噪音控制和轻量化改造……
胡铮南说的70%优化不是虚言,如果精益求精的追求更高的热效率,可能还要重新设计缸体压缩比、气门正时等硬件,恐怕就需系统性优化80%的核心指标,接近一款全新增程器的开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