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老师,我心里实话说,这两天我在外联部忙乎讲座,主讲的老师个个都是教授、专家,我就写了一本书……”
“这种学术性、专业性强的讲座,我上台合适吗?”
虽然陈露阳平时也在北大讲课,但那种公开课与这种学术意味极强的大型讲座是完全不一样的。
高鸿明笑呵呵的问:“你觉得讲课的人,就必须是教授?必须头发白、说话一套套的吗?”
“你是写出成果、解决问题的人,你上台,就是最合适的。”
陈露阳忧心问:“高老师,那你觉得我讲啥好呢?我怕讲砸了。”
高红鸣回答:“我还真给你想了一个主题,就叫《实用语言与新时代交流的桥梁建设》,你觉得怎么样?”
陈露阳一愣:“这题目……是不是有点大了?”
“题目大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见你,而不是让你讲得空。”
高红鸣解释道:“首先,你写的是一本‘实用语言手册’,不是语言美学札记,也不是翻译理论论文。”
“过去咱们闭着门过日子,外语是少数人的本事;现在改革开放了,成千上万的人得跟外商打交道、跟外企谈合作、跟技术专家开会,这时候再讲那一套‘Howdoyoudo’就远远不够用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