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混记,不怕自己将来混淆了概念?”李正繁疑惑的看着陈露阳。
“不能,这样记的能更清楚些。”
陈露阳解释道:“就比如‘Geist’,有人译成‘精神’,有人说是‘意识’,还有人解释成‘民族精神’、‘时代意识’、‘神明’……太杂了。与其写中文,不如看原著理解的透彻。”
卧槽……
李正繁忍不住心里发出文明感叹!
且不说陈露阳“Geist”这个发音极其标准!
就单凭陈露阳对Geist这个单词的多种解释,就足以证明他看过相当多版本的译本!
虽然哲学类的书,几十年前就已经有译本了。
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各种现实原因,这些历史译本普遍存在译法混乱,概念不对齐的情况。
就比如早期黑格尔、康德的译本,既有晚清民国的旧译,也有50年代人民社的“意识形态化”译,还有70年代的选编本,标准不统一。
一些哲学术语为了“符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更是被赋予了带有政治指向的译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