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慢悠悠地放下粉笔,回头扫了一圈教室,目光带着点点穿透力,像是要把每一个学生脸上的表情看进心里。
“经济学不是空对空,而是要明白——人,怎么在资源有限的时候,做选择。”
“什么东西一动价,老百姓就不买了——那叫弹性大;什么东西你就算涨五毛、涨一块,大家咬着牙也得掏钱——那叫弹性小。”
他用指节轻敲黑板:“香烟,是爱好;罐头,是可替代食品;蜂窝煤,是生存刚需。”
课堂里一片安静。
不少的学生忽然像被敲醒了一样,开始飞快在笔记本上记着“香烟=弹性大”“煤炭=弹性小”这些真实的例子。
连老师开口道:“有些道理,萨缪尔森写五页你们也未必看懂,但要是你能站在街口,看一看谁在买糖,谁在挑菜,谁掂着钱包犹豫,你就看懂了。”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弹性呢?”
连老师刚问完,就听教室里有几个声音响起:
“是需求!”
“是替代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