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049章 中医群星闪耀时,“方言要不来广州当官吧!”(二合一章) (5 / 18)

作者:凤山鹤鸣 最后更新:2025/7/5 16:34:11
        “就地取材”:按功效分类南方常见草药,附野外识别特征(如叶、花、根形态)。

        “方随症走”:为每个病症配置2-3个加减方,确保药材易得、炮制简易(如捣碎外敷)。

        主打就是一个“土”,怎么“土”怎么来,越是方便越是好。

        甚至大家认为方言这本手册是打算拿给侦察兵深入敌后,长距离长时间潜伏侦查用的野外自救手册。

        他自己就提出了一些方案后,也算是抛砖引玉,大家的讨论就紧贴着他的这个方案开始了。

        黄耀燊教授作为外科方面和杂病方面的专家,立即建议加入他之前写过的岭南外伤急救验方,并且当场修改一些步骤,强调简化操作如驳骨丹、七叶一枝花捣碎敷伤口比西药纱布更实用。

        刘仕昌教授作为温病学者,认同图表辨症,但力主突出“鉴别湿与热主次”,提醒南方表面热症可能根在脾虚湿困,需清晰标注误判风险。

        邓铁涛主持并指导,用笔在他们提出的条目下重重画圈,强调“关键”,要求手册必须写清“轻重缓急”方法,尽量傻瓜式。

        其他教授也是各抒己见,最后赵思兢教授作为“岭南草药活字典”,自然承担起完善“就地取材”章节中草药识别的重任,现场气氛积极。

        这场由邓铁涛发起的临时讨论,汇聚了涵盖外科学、温病学、脾胃病、针灸学、草药学等领域的顶尖专家。

        他们围绕方言的提纲展开高效协作,将个人专长融入手册编纂,目标直指创造一本真正符合南方热带需求的速查指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