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强调外治法与内治法的原理相同,只是方法不同。
吴尚先擅用膏药、熏洗等外治法,在治疗内、外、妇、儿等各种疾病上颇有心得。
他的外治法简便、效捷、经济,深受广大劳苦百姓喜爱。
脏器托敷法作为一种外治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的,刚才说了,他在《理瀹骈文》中系统总结了敷、熨、熏、浸等外治技术,并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强调通过体表刺激调理脏腑。
虽然书中未直接记载“脏器托敷法”,但该方法的核心温通、托举与吴尚先的外治理论高度契合,有专门研究这个学者推测,其很可能受到此类思想的启发。
该方法是通过外部温敷、药物贴敷或物理手段对脏器进行托举调理,以缓解如胃下垂、胀痛等症状。
方言在这里使用,就是针对患者王迪的胃下垂、胀痛、中气下陷症状。
脏器托敷法的核心在于物理托举。
这是通过特制腹带对腹部施加适度压力,防止胃部下垂加重,缓解脏器移位带来的坠胀感。
另外还有便是药力温通。
这是在腹带内层填充艾绒(温经散寒)和川椒粉(行气活血),借助体温持续释放药性,促进局部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升提之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