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说话的时候,方言已经注意到患者口气较浓,随后又给他检查了舌象和脉象。
舌红苔黄而干,脉数。
所有症状均为一派实证,以此辨证为肝胃泻火之症,同时尺寸为右侧牙槽部以及右侧面颊部,故根据三叉神经每个分支的分布特点,可明确此疼痛由第二支和第三支引起,应该泻肝胃火。
用针灸的话可以根据疼痛部位,循着经络取穴,采用远近配穴法。
可以针刺:四白、颧膠、迎香、合谷、下关、颊车、大迎、太冲、内庭。
泻肝胃之火,同时取局部穴位行气活血,相对应涉及的经络为手太阳小肠、手少阳三焦、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
取相应的穴位四白、颧膠、迎香、合谷、下关、颊车、大迎,此六穴均位于面部,用之疏通局部经络气血,通则不痛,荣则不痛。
《针灸甲乙经》中记载:“颊肿,口急,颊车骨痛,齿不可以嚼,颊车主之。”
肝胃有火为实邪,实者泻之,故行泻法。
方言用程氏三才法先刺颊车(0.3-0.5寸),振颤催气,飞旋泻法。
在几个穴位上施针过后,患者果然感觉脸上的紧绷感消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