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陈辉准时走上讲台,身后巨幕亮起分形网格的动态演化动画——四维超立方体在递归分割中绽放出复杂而规律的几何花纹,陈辉开启话筒,轻敲试音。
报告厅中的喧闹如同潮水般退去,所有人都自发的安静下来。
“各位老师、同学,今天我想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编织宇宙’的故事。”
按动手中遥控器,投影仪上出现一张泛黄手稿的照片,“这是杨振宁先生与米尔斯先生1954年的原始方程。70年来,数学家们试图在无限维的海洋中捕捉一条光滑的鱼,而今天,我们找到了一张新的网。”
燕北大学不是欧洲数学大会,在自己的主场,这场报告会并没有限制时间,陈辉想讲多久就可以讲多久,所以,他可以娓娓道来。
看向台下第一排坐着的那位百岁老人,杨振宁此时也正怔怔的盯着投影仪上的手稿照片,眼中满是回忆之色。
陈辉也有些唏嘘。
几个月前,他还坐在台下听报告会,没想到现在,站在讲台上的人已经是他了。
停顿了片刻,投影仪再次变换,两根红色“量子纤维”在空中交错缠绕,生成SU(2)群矩阵的符号,有充足的时间准备,这次报告会的PPT也是精心准备的。
“传统方法总在对抗无限维的混沌,而我们的答案很简单——让规范场自己编织自己。”
陈辉指向屏幕上的辫群生成元σ、σ,“每一根纤维的交叉,都对应一次局域规范变换,通过分形网格的嵌套,我们将无限维问题转化为有限维的代数游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