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学者的确会同时研究多个课题,但这些课题通常都是密切相关的,从来不会有人同时研究三个并没有明确联系的方向。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怕陈辉是天才,也不可能将自己的精力分成三份后还能做出成果。
这不是时间堆积就能做到的,因为这三个方向的任何一个,都需要学者们投入全部的精力才可能有所收获,分散精力的后果只能是在三个方向上都达不到门槛,最后一无所获,白白浪费时间,浪费自己的天赋。
“你先看看我们的最新成果!”
王启明平复心绪,仔细查看起陈辉这份报告,很快,他就神色严肃起来。
陈辉提出的方法并不难懂,普通人也能理解,虽然模型他看不懂,但他知道陈辉这篇论文是通过了《数学年刊》学术编辑审核的,并且,陈辉这个课题的合作者,是舒尔茨!
也就是说,这个模型,或许真的能行?
至少理论上应该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想要真的实施起来,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王启明毕竟也是数学家出身,对前沿科技的敏感度还是有的,他可以想象这个模型成功后会带来多恐怖的影响。
如果只看当下,这甚至比杨米尔斯方程的突破,对这个世界的影响都还要大得多。
为了这个浪费三个月超算中心算力,王启明觉得是可以试一试的,毕竟超算中心又不是他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