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报刊亭前大排长龙,无不是来抢购《人民文学》的燕大学子,甚至还混入了几名老师。
“葡萄牙、西班牙这两篇写得好是好,可我更感兴趣的是美国和英国。”
“咱们中将来肯定有不少要去美国、英国留学的,正好能通过方老师的《大国崛起》,了解更多英国、美国崛起的历史,认识英国、美国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
“是啊,特别是美国,也不知方老师什么时候写《大国崛起:美国篇》?”
“瞧你这损样,等哪天真到了美国,没准都会说那边的空气都格外的香甜。”
“去去去,你又没去过美国,你怎么就知道那边的空气不香甜不新鲜呢?”
这般热议《大国崛起》的情景,同样发生在人大、外交学院等大大小小的高校。
毕竟,当《大国崛起》的两篇伴随着《人民文学》的发表而问世时,很快地就被《光明报》、《文艺报》、《华夏青年报》、《燕京日报》、《文汇报》等全国各地的媒体转载、刊登和点评。
此时,一群水木大学的学生不是捧着报纸,就是捧着《人民文学》,在校园里激情交流。
方燕穿梭在人群之中,耳畔边总是能听到有关《大国崛起》的议论声。
“燕子,你哥又出新作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