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想在戛纳卖片,那就得搞出大场面,一般有三招:买封面,办酒会,刷明星。
买封面算是想在戛纳电影市场卖片的常规手段,也是最具性价比的宣传手段。
戛纳的场刊有两份,《每日银幕》和《好莱坞报道》,它们在影展期间推出每天一期的特刊,会对近日的各种活动进行总结评述,以及展映电影进行打分,预测主竞赛单元的获奖结果。
相比在国内劳民伤财办个概念海报的档次,能做为国际主流电影媒体的封面出现,那逼格蹭蹭的往上涨,这些封面都是对外出售的,相当于广告位,五万到十万美金不等。
当然,也不是想上就能上的,杂志本身会根据片子的等级做一些筛选。
但后两招成本较大,效果也仁者见仁。
毕竟就算把两岸三地的明星统统打包送过去,人家老外也都不稀罕,国际咖位实在太低了。
酒会还好点,却妥妥的烧钱,哪怕办场普通晚宴。
不过有方言在,那可就大大的不一样,更何况被邀请参加酒会的,既有弗朗西斯科波拉这样的好莱坞名导,又有福克斯、华纳、环球这样的电影巨头高管,自然而然地倍受欧洲明星、媒体的青睐。
甚至于想要买下《霸王别姬》版权的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电影发行商都争先恐后地参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