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朦说《人民文学》通过西湖和香山这两次会议,不仅见证了“寻根文学”流派的诞生以及之后的创作风潮,而且号召文坛的作家们回归现实主义文学,算的上是无愧于华夏文学的风向标。
“我是头功,但这最大的功劳非您莫属。”
方言道:“自从您担任《人民文学》主编以来,咱们是上下一心,游刃有余,不需太多得会议,太烦琐的讨论,编辑部这条大船就可在波涛澎湃的大海里保持高速,绝不偏离航向,所有的船员都能完全可以尽意发挥自己的才能,一切都在您的庇护之下,不必有任何后顾之忧……”
两人来了一波商业互吹,《人民文学》在他们一主一副的搭配下,的确是蒸蒸日上,再次伟大。
但回顾起编辑生涯,唯一让王朦觉得遗憾的就是始终没有组到张婕、铁甯、王安逸等几位当红女作家的理想稿子,他幽幽地叹口气,“其实我一再要编辑组她们的稿,有的还亲自去拜访过。”
“以后还有机会。”
方言安慰了一句。
“只怕是暂时没这个可能咯。”
王朦摇了摇头。
“这话怎么讲?”
方言好奇不已。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