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木解释说,两人碰巧在作协的大楼遇上,章光年一听说小师弟又有新作,便想要一睹为快。
“嗨,您想看的话,只管言语一声。”
方言把稿子递了过去。
冯木抬了抬手,示意章光年先看,然后拿起暖水壶,主动地给方言倒上杯茶:
“小方,我必须要代表《华夏作家》,好好地谢谢你才行!”
“不敢当,真的不敢当。”方言摆手道。
“当得!绝对当得!”
冯木要谢的不仅仅是约稿的事,更是要谢替《华夏作家》出了纪实文学这么好的一个主意。
刊登着《5·19长镜头》的最新一期,在文坛闹出不小的动静,因为是全国首部真实记录五一九事件前前后后的,同样也引发了广大读者的讨论,销量从原先的三位数,直接暴涨到五位数。
“这篇,我也看过,跟传统的报告文学截然不同,可谓是别具一格。”
章光年评价道:“没有出现任何真实的人物,而是虚构了一个叫滑志明的小伙子,由他在一整个性质严重、影响恶劣的五一九事件里穿针引线,如果没有他的话,这会显得虽严肃但乏味。”
“是啊,我在编者案里直接写到,‘好一个洞烛幽微的长镜头!好一个寻新创奇的长镜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