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朦直截了当地说:“你这个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总不能亲自上阵吧,如果由《人民文学》发表了你的文章,很容易让广大读者产生误解,以为这篇纪实代表着我们编辑部的态度和立场。”
陈晓曼道:“是啊,主编说得没错,这个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方言认真地想了想,最终不得不打消念头。
“不过嘛,我们的确是不能轻举妄动。”
王朦对焦点社会问题背景下推出有典型意义的文学人物形象的创新探索,也相当地支持,尽管《人民文学》行不通,但是其他的文学杂志就不必有那么多的顾虑,就比如《华夏作家》。
方言挑了挑眉,大为意外。
王朦笑道:“你在鲁迅文学院开学典礼的时候,不是曾经向冯老提议过纪实文学嘛?”
方言颔首说:“我是觉得纪实文学也是现实主义的一种分支,既然《华夏作家》要匡扶现实主义,那么重视像纪实文学这种新兴的文学体裁,不失为一个不错的方向。”
众人交头接耳,不停议论,基本上没有反对的声音,只有支持、认可、赞许……
“你去给冯老打个电话,问问他愿不愿意让《华夏作家》出篇纪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