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暂时没想到。”
“这可不行,要想,要多想。”
沈雁氷看他仍然一脸困惑,“既然你是我学生,那我就考考你,你知道我写了哪些吗?”
“《春蚕》、《子夜》、《林家铺子》……”
方言在来拜访之前,王朦、周雁茹等人就给他做过特训,回答得自然是信手捏来。
“这些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沈雁氷颇为满意道,“比如《子夜》,就是30年代初的大上海,因为我喜欢结合历史,紧贴现实,所以很多人管我的叫作‘社会剖析’。”
“老师是想我往现实主义的方向?”
方言心领神会,这是给自己定毕业课题了。
坏了,《潜伏》怎么办?
自己的如意算盘可能要泡汤了!
“只是个建议,因为谍战的题材总会有尽时,但现实生活的素材是取之不尽的,80年代、90年代,甚至21世纪,现实主义永远不过时,这能大大地延长你的写作生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