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首功,非岩子莫属,多亏他先下手为强,竟然能第一时间想到找讲习所的学员约稿,从中发掘出古桦和这篇《芙蓉镇》!”
“啪。”
“啪啪啪啪。”
众人纷纷朝方言鼓掌,掌声交织着笑声。
“嘿嘿,这叫近水楼台先得月。”
方言建议说,趁着现在其他期刊还没有意识到讲习所学员的价值,《燕京文艺》索性多搞几期反思文学的专题,向有意的学员来一個集体约稿,正好他们的作品有发表的需求。
你情我愿,简直双赢。
甚至还可以发展谍战专题,自从《暗战》明确会在《收获》发表,“谍战”概念就在讲习所里风靡了起来,不少学员纷纷跟风。
“岩子的这些建议,值得考虑!”
周雁茹等人赞不绝口。
商量以后决定,到时候让组去一趟讲习所,抢先把学员笼络到燕京文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