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单是物色到更多像郑义这种合适的人选,而且还在晋西青年作家里约到了不少的稿子。
除了寻根文学这个类型之外,也有乡土文学、改革文学等等。
方言这个喜讯,第一时间地分享给了远在燕京的王朦。
“三晋大地,果然是人文沃土,哪怕是式微,也只是暂时的,很快地就能爆发新的生命力。”
“要不然,也不会被称作‘三晋文脉’了。”
“看样子,这批在晋西挖掘的稿子和作家都很合你的心意对吗?”
“这么说吧,等这些发表的时候,我会在这期的编者按里写上这么一句。”
方言道:“三晋文脉,薪火相传,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晋军崛起,值得期待!”
虽然只有短短24个字,但意义非凡,意味着在全国文学界里,除了粤军、湘军、陕军、御林军、直系、奉系、川军等以外,又出现一个高举以地域性为标志的文学旗帜的“晋军”。
整个文坛,不能说是“军阀割据”,也至少是“百齐放”,争奇斗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