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正常往返的,往往也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的折损率。果然到了水上,这人命就由不得人自己了,不管是下海还是上江。
假设一条纲船能拉二百石,我得预备多少纲船呢?
另外就是常州这边的纲船确乎是已经准备好了,襄阳前方所需要的粮食和麻布,这会儿也已经在此前征收夏税,弄的常州百姓卖儿卖女的情况下募集完全。只等军令移文来,文到签了牌票,就往襄阳发。
小心抄录了主要数据的张巡,这便收起纸卷,叠好交给初九夹在匣里,迈步回家。出架阁库的时候,就听说史知州早就雀跃着跑去张家,拜访文天祥了。
按理说得先下帖子,然后约好时间的。
不过那都是理论上,现实里怎么样?诸位问问张怀民就好了。
我都睡下啦,然后苏轼拍着我的大门喊怀民亦未寝。
既然史知州都已经出发了,张巡便不急着走,顺道在城内置办些东西。之前哥哥张逞不是从杭州发回来一百匹葛布嘛,张母在家里做蚊帐来着。还需要一些紫铜的帐钩子,以及用来挂在窗户外遮阳的苇帘。
不甚值钱的玩意儿,打声招呼门市的市长就说明天一定备齐妥帖,送到张巡府上。
市长是不是走我家门路上来的?张巡瞅着这人也挺眼熟的。转头问初九,初九说人家就姓张啊。
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