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逆转,原本正在胡乱窜走的其他两三条船也转了回来,各自上前,有夹弓矢的纷纷持弓上前,协助那船工和道人。
眼瞅着不少人落水难战,又碰上硬点子的水贼们呼喝着捞起落水的同伙,虚张着声势,复又隐没入毫无规律可循的汊口之中,消失不见。
得脱大难的处州船上,这时拥出一名老汉来,朝左右拱手道谢。瞧见船工和道士,连连邀请二人上船同行。道士只是笑着拒绝,带着年轻船工回自家的小乌篷船上。老汉见邀请不得,便嘱咐手下朝年轻船工掷去一匹已经染了青的绢,高声呼谢。
种因结果,那道士不拒绝绢布,也道了声号,摆手离去。
水贼刚退,众人没有留意,还是赶紧离开为好。文天祥对那道人船工很是好奇,见小船在后,就主动走到船尾问两人往哪儿去。
一问,巧了,去常州。
我也去常州。
于是文天祥表明身份,自己乃是宝祐四年状元,这话一出口,原本还人淡如菊的道士很有些惊讶。这便接受了文天祥的邀请,和他的船工一道登船来。
再细问,道士是常州天庆观在籍,呼为徐道明。至于那个船工,可不是船工,乃是徐道明的师弟。只是因为他一个人比两头牛还能干,摇起撸来半点不觉吃力,这才带着出来。梅雨季节,江东潮湿,疫病横生,徐道明到处诊病施药,结因果。
对了,这小道士本名不具,俗家姓谢。吴语里常把完蛋了,没救了,算了吧,得了吧,就这样等一系列表终结的词语用一句话来代替,也即歇脚拉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