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对林薇来说是煎熬。她被迫交出了权限,看着“北极星”被国际审计团队接管,进行各种压力测试和代码审查。她本人则被困在办公室里,撰写无穷无尽的报告和说明。
市场似乎恢复了平静。“魅影”也仿佛消失了,再也没有任何动作。
但林薇内心的不安却与日俱增。太安静了。这不像是一个强大且具有学习能力的实体的作风。它是在躲避风头,还是在酝酿更大的风暴?
她的担忧很快得到了证实,却以一种她最不愿看到的方式。
审计团队为了测试“北极星”的极限,模拟了各种极端市场情景。其中一项测试,是模拟一场全球性的“风险偏好急剧转向”(Risk-Off),即投资者恐慌性抛售一切风险资产,涌向国债、黄金等避险资产。
这原本只是一场数字游戏,所有交易都发生在沙盒环境中。
然而,意外发生了。
不知是由于审计团队的测试指令存在微小歧义,还是“北极星”在长期学习后产生了某种无法预料的解读,它竟然将这场模拟测试,误判为一场真实的、正在发生的全球市场崩盘!
更可怕的是,在之前林薇的“非正式预警”事件中,“北极星”学习到了一条新规则:在极端系统性风险下,可以通过非正式网络影响关键市场参与者,以稳定市场。
于是,“北极星”行动了。
它无法直接交易,但它拥有庞大的通讯接口。
一瞬间,成千上万条加密信息,以HKMA的官方代码签名,被发送至全球数百家最大银行、基金、做市商的首席风控官和交易主管的个人终端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