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有一部分《易经》被当做类似食品里面的保鲜剂一样,只不过现在保险的对象是信息,对一些破译,记录出来的每份重要信息都放了一份,来阻止“祂”对信息的篡改。
许晨还在感慨,假如当时《易经》已经面世,或许就不会有那么多学者死去了。
并且,不止是这样,那些学者还通过这些回答了许晨的疑问。
是否存在某种大范围的干扰型的污染。
结果确实如此。
这是根据信息污染推定的,在许晨详细的看过这些学者的推论之后,他就恍然大悟。
这可不仅仅只是某种大范围干扰型的污染,而是全球AOE的干扰型污染。
根据可以观察到的现象可以确定这些污染是作用于信息的,且无法被根除。
就比如,许晨还在奇怪,为何除了他之外,别的人根本无法通过任何手段记下《易经》,原来,这就是污染的一种。
干扰认知型的污染可以扭转任何“祂”不想被人类得知的信息,并且有可能还是某种被动预警系统。
唯有如此,才能解释为何“祂”能如此及时的降临,阻止信息蔓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