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是打下来了,可郡中的百姓,大都尚不知你李善道是谁,这么个情况下,就很不利李善道掌控武阳郡。郡民不识主政者何人,那对主政者,自也就无忠心可言。没有忠心,则今日就算能够掌武阳郡之权,恐怕亦仅是水中之月,这个权力,会很不牢靠。
那么,怎么改变这个局面?加强、加深自己在武阳郡的群众基础?
李善道现能更深刻地理解,为何李密要借用李玄英这样的道士,帮他宣扬他“王者不死”、“名应谶纬”了,这实是最好的扩大知名度、扩大威望、加强和加深群众基础的办法!
但此法,他在武阳郡肯定是没法用的。
他寻思了好一阵,想出了个几个代替的办法,便是首先,放粮赈民这事儿,要继续施行,反正黎阳仓的粮多的是,但不能只再仅仅放粮,放粮的时候,须得采用张榜、面告等各种方式,让领粮的百姓知道,给他们的粮是“卫南李二郎”,这粮,是李二郎领兵打下来的;其次,於今又不缺粮,那是不是可以武阳郡的赋税,把今年的给减免掉?再次,他得抽时间亲自巡行郡中各县一次,巡行的目的是让各县的士民亲眼见到他部曲的威武,见到他的仁人爱民。
如何使武阳郡,真正地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成为自己真正的第一块地盘。
大体上,李善道现在就想到了这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军事上的两条,比较好办,现就可以开办。
政治、群众基础这两方面,不太好办,不好现就开始办理。
却政治方面的不好办,毋庸多言,他现下囊中没有那么多可用的政治方面的人才。
群众基础方面,一则,粮得等黎阳仓继续运来;二则,减免赋税之事,非他可以做主,须当先请示李密;三则,郡才得之,他正忙的时候,现也没有巡行诸县的时间。
於是,在得了于志宁的上书后,李善道就请来了赵君德,把刘黑闼也从元城请了来,与他两人就于志宁“剿贼”此议,顺道还有“驻兵郡中要地”此事,先进行商议。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