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七章 高曦进谏非忠言 (3 / 7)

作者:赵子曰 最后更新:2025/8/14 23:59:52
        杨玄感当时面临的客观形势是:首先,跟着他造反的将士们,多是河南、山东、河北人,领着这些从他造反的将士们,在河南等地征战还行,如果远离河南等地,竟北上到山海关、或者西进到关中,那势必其帐下将士们的军心就会散了;其次,朝臣百官的家属,多在洛阳,从政治意义上讲,如能先将洛阳打下,将会造成重大的政治影响。

        是以,在这种客观形势下,杨玄感最终选用了李密所献三策中的下策,并以为此策才是上策。

        李密面临的客观形势,与杨玄感当时面临的客观形势,一模一样。

        甚至可以说,他现下面临的客观形势,比杨玄感当时面临的客观形势更加的只能选攻洛阳。

        好歹杨玄感当时,跟着他造反的将士,还有关陇子弟,李密现在的部曲都是哪里人?翟让、周文举、李公逸等,俱是河南、山东人;郝孝德等是河北人;就连他的嫡系王伯当部,也是河北人,他手底下,简直是一个关陇子弟都没有,这种形势下,他怎么能去打长安?

        唯一摆在他面前的最好的选择,就是接下来攻打洛阳。

        只有把洛阳打下来以后,他才能更进一步地巩固军心,更进一步地提振他在军中的威望,随后,以洛阳为根本,再作更下一步的军事计划。

        李密为何选择下一步打洛阳,其中原委,李善道一清二楚。

        却此际闻得刘黑闼此言,李善道顿起了好奇,听刘黑闼的意思,他像是有更好的方略?便就问他,说道:“打洛阳不是上策,敢问贤兄,则兄以为,打哪里是上策?莫不是长安?”

        “长安?长安不成。长安太远了,咱们在关中人头也不熟,长安至少目前打不得。”

        李善道心念转动,已然猜出了刘黑闼的选项,笑道:“我知道了,贤兄说的是打江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