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看,形势确是已不利於李善道,但李善道是何人?他心中自是有数,神情严肃,心里不慌。越这种时候,才越好显出他的“见识”与“胆略”,显出与常人的不同之处!
他不急不忙,抿了口汤水,从容说道:“薛公、崔公,则按公等之见,何以应对为是?”
薛世雄忖思了会儿,说道:“明公,当务之急,宜加固河内防务,同时加紧安抚河间、渤海、信都等郡,收揽民心,整兵备战,及秘联络单雄信、徐世绩等,分化李密内部,再者……”
“再者什么?”
薛世雄说道:“老夫斗胆敢言,再者是不是可以考虑与李渊通好?李渊虽尊杨侑为帝,自立之心昭然若揭,料之他必不会坐视洛阳为李密所得,若能与他暂结盟好,共抗李密,鼎足之势可成也,我河北自也转危为安。只不过,如果这么做,陕、虢之地,可能就需再作计议了。”
怎么与李渊一盟好,就能成“鼎足之势”了?薛世雄没细说。
也不需要他细说。
堂中诸人皆能明了其意。
如果能与李渊结盟,李渊在关中、李密在洛阳、李善道在河北,三者地盘互相接壤,互相牵制,从而势必互相投鼠忌器,谁也不敢先倾力攻谁,这鼎足之势,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
又“陕、虢之地,可能就需再作计议”,此话何意?
也不需薛世雄细说,诸人亦能知晓他的意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