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道命令王宣德:“速将重伤员妥善安置,将阵亡将士遗体收拢,就地安葬。”
赵君德不仅重伤员留了下来,其部战死者,他因为追击溃敌之故,也未有收拢安葬。
王宣德应诺,问道:“郎君,窦军的死者呢?”
杜正伦插话建议,说道:“明公,仆之愚见,窦军死者何不尽取首级,待至窦营外后,示与窦营部众看,以震慑敌胆,打击窦军士气,显我军威?”
李善道瞧了他眼,没有接受他的建议,摸着短髭,说道:“何须这些许首级,震慑窦军胆气?我军之威,当是堂堂正正,非靠首级宣示。传令下去,对阵亡窦兵亦予安葬,彰显我军仁义。”
于志宁闻言,赞叹说道:“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为之。明公此举,王师之举!”
从不愿投从李善道,到勉强投从,再到对李善道膺服,又到当下,不知不觉间,李善道在于志宁心目中的形象,早已从那个“年轻的贼渠率”,变成了一位颇有人主之姿的主帅。
……
安德城外,窦军大营。
阻击失利的败将逃回了营中,惊慌地向窦建德禀报。
窦建德闻报后,脸色铁青,沉默良久,挥手令败将退下,与帐中的宋正本、凌敬、王伏宝等说道:“凌公才建议,我军至迟明晚撤退,李善道兵马已到!其军所来何其速也!凌公、宋公,天亮前,李善道部就能抵至我军营外。我军怕是不好撤退了。公等有何建言?请尽言来。”
宋正本沉吟片刻,说道:“明公,李善道部所来确实太快!事已至此,唯有改而传令各营,严阵以待,等李善道部到后,察看一下形势,再作底下是战是撤的决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