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陕、虢重要,还是打窦建德更加重要的选择问题。
薛世雄因为知道此战的目的,是为解魏刀儿之危,而魏刀儿之危现下已解,所以他提出了撤兵回师之此较为保守的应对。但高曦,明显与他想法不同,比之陕、虢的得失,他认为抓住眼前有利於李善道军的形势,进一步的扩大在这场与窦建德的交锋中的战果,更为要紧。
李善道再问萧裕等人:“公等都是何意见?”
萧裕这才回答,说道:“沐阳所议,末将以为明公不妨可以考虑一下。刘文静虽提三万之众,但在秦、王两位将军占据地利,并有黄公足以迅速支援的情况下,陕、虢估计他也难以取下,而当下与窦建德的战局,大有利於我军,如就此撤退,末将亦以为,不免可惜。”
某种程度来说,高曦、萧裕的意见不为错。
大部分人来做选择的话,可能都会认为陕、虢之地的得失,不如将河北尽数得之重要。毕竟,陕、虢是突出在外的一块“飞地”,如何能与尽快消灭窦建德,将河北全境占下重要呢?
可是,李善道不是“大部分人”之一。
他可以说是唯一最为清楚李渊集团的威胁性的。
如果陕、虢不保,竟被刘文静攻得,那李渊出关的道路就畅通无阻了,之前付出的打陕、虢的心血不就报废了么?此是其一。李渊集团一旦得以出关,便是一大强敌出现,这是其二。
相比李渊集团得以出关的威胁,窦建德尽管称霸冀北,然他与李渊远远是不能相比。
不过,却话再说回来,高曦、萧裕说的另外一句话也很对,便是“此攻平原、渤海之战,顺利的程度出乎意料,当下占据的形势对李善道军甚为有利”。一点不错,这一仗的顺利程度,亦出乎了李善道的意料。一战就能尽歼张青特部,平原郡的县城,大都虽尚未攻,但像熟透的果子,实是随手已可摘取;如果再接再厉,何止平原,渤海郡,说不得也能打下一部分!
那么,一边是陕、虢不容有失,一边是渤海郡可能也能够打下一部分,具体该怎么抉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