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这些百姓从寺中散去未久,络绎又有人来到寺外。
所来此些,跟着的都有李善道部的军吏,即正是李善道邀请来此一见的各乡乡官、大姓。
来的路上,此些乡官、各乡大姓,有与从寺中离去的百姓碰上的,有的已知了李善道赏酒肉与之此事,倒是来之前的惶恐,稍得以了减却。饶以如是,见到李善道后,彼辈仍是不由自主,就拜倒在地,胆小者,乃至颤栗如筛,李善道再三请之起身,也还是起不得也。
没办法,李善道干脆亲上去,一一把他们扶起。
退后两步,李善道负手,环视了下,笑道:“我又不是吃人的猛兽,这般惊吓何必?我知道,李某人的名字,在贵郡中可能不是很好,是不是有郡县吏,或者传闻说我烧杀掳掠,无恶不作?是不是还说我青面獠牙,奸邪之徒?所以,我才今天请君等在此一会。”
指了指天空,指了指身后的大雄宝殿,又笑道,“青天白日,朗朗乾坤,佛祖像前,我若真是青面獠牙,奸邪之徒,佛祖也不会容我站在此地。今日请各位来,正是要澄清误会。李某人虽一武人,少小尝习圣人之言,今所以起义兵者,吊民伐罪是也,绝无害民、虐民之心。”
来的乡官、各乡大姓约三二十人,列成前后数排,俱低眉垂目,束手悚立,没人敢接腔搭话。
这种情况,李善道见得多了。
最早是在清河县城外,之后为魏郡安阳城外,类似的情况,他都见过。
因而李善道却不尴尬,自顺着自己的话,和蔼可亲的,继续温声说道:“黎阳仓早为我有,黎阳仓里有多少储粮,君等当也有所闻知,粮秣,我不仅不缺,还很充足。今我率部,来入贵郡,绝非是为掳掠而来,仍是刚才我的这句话,是为吊民伐罪,解民出於水火而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