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北三县皆在漳水北岸。
由三县南下,渡过漳水,成安县对应着的,自北而南分是临漳、洹水、尧城两县。
洹水县城处在永济渠的东边、南边。为何此县县城既在南、又在东?系因永济渠在洹水县城这里拐了个弯。武阳郡内的永济渠大致呈从北到西的弧形走向,到了洹水县城此处,几以九十度的拐角,在洹水县城的北边,转而南下。故此县县城,既在永济渠南,又在永济渠在东。
临漳县处在洹水县的西边。临漳、洹水、成安三座县城呈一个三角的形状。临漳、洹水两县也是魏郡境内唯二处在漳水、洹水之间的县。临漳县,之前其实就是邺县。西晋时,为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邺县曾在一段时间内改称临漳。后来,就在邺县之外,又单独置了个临漳县。——被毁掉的邺城,就在现在的这个临漳县的西边。临漳因原即邺县,而成安县在东齐时曾被并入过临漳县,因而,临漳、邺、成安三县之县治,早前都在邺县境内。成安县治移走的早一点,临漳县的新城却是才建未久,三年前,大业十年,才刚筑了一个新县城。
尧城县原名长乐,本汉时的内黄县地,北齐时曾被废入临漳,开皇十年时,杨坚分临漳、洹水县地,复置了此县,将其县治向南移到了故尧城,其后,又在开皇十八年,改县名为尧城。
滏阳县南下,自北而南分对应着的是邺县的废城和魏郡现下的郡治安阳。邺县的废城处在整个魏郡的中心位置,亦是在漳水、洹水间。安阳的县城处在洹水的南岸,其城紧邻洹水。
临水县南下,对应着的是灵泉县。灵泉县又名零泉,其地本邺县地。距今三四十年前,北周建德六年,周武帝攻灭了北齐,打下了邺县,邺县是北齐的国都,为加强对其的控制,分析其地,置了些新的郡县,灵泉是其一。此县的县城也在洹水的南岸,距安阳县城四五十里远。
安阳与灵泉县之间,本还有个县,名为相县,是杨坚在开皇十年时所置,到杨广继位后,在杨广重新搞起的州县改革中,於大业三年,相县被废,其地重被划还安阳。
灵泉县向西,与林虑县接壤,两座县城相距将近百里。
林虑即后世的安阳林州,李善道所来的那个时空中,大大有名的红旗渠就建在这里。这一带因挨着太行山,故多山,是山区地带,境内十之八九的地方,都是山地、丘陵。
王德仁及其部所盘踞的林虑山,便是在此县。“林虑山”,泛义来讲,也不单指一座山,林虑县的所有山地,都可称为“林虑山”。也正是因了林虑多山,王德仁才能在此盘踞这么多年,魏郡的郡兵一直拿他没办法,而且他还借此得以了不断的发展,直到於今已拥众数万之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