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如果高喊革命有理的话,那么下一次革命如果是冲着波拿巴家族自己来的呢?那又该如何是好?
正因为这个问题带有本质上的矛盾性,所以两代皇帝都只能采取模糊回避政策,靠着“业绩”来堵住悠悠众口,一世靠武功,二世靠文治和经济发展,让人民不用再去思考皇朝和革命之间的矛盾性。
然而,无论两代皇帝如何努力,历史的逻辑终究是难以避免的,革命和皇朝之间的本质分歧,终究会随着社会矛盾的增加而暴露无遗。
1848年巴黎这一场被镇压的革命,似乎也证明了在模糊地带“走钢丝”已经走不下去了。
无论是皇帝本人,还是夏露这种靠近最高权力的“核心层”亲信,都隐隐然感觉到,帝国今后必须更进一步地放弃曾经的那些肯定革命的言论,向着“正常君主制国家”转型,也只有这样,皇朝才能够继续延续下去。
但是,正因为这种转型非常重要,所以它只能偷偷的、以一种不让人注意到的方式进行下去。
直到时间足够长,让经历过大革命年代的人都老死之后,人们才会习惯于波拿巴皇朝的存在,并且把它视作是“继承”了加洛林和卡佩王朝之后的又一个正常王朝。那时候,新的波拿巴皇帝就不用苦恼自己怎样在革命的夹缝当中寻找意识形态合法性了——天生的皇帝是不用解释自己为什么是皇帝的。
而现在,面对亲王的直球,夏露反而不得不面对这个尴尬的夹缝。
不过,也算夏露机智,她很快就从亲王的话语当中,找到了一个可以让自己脱身的破绽。
“波拿巴家族不反对革命,但波拿巴家族既然已经是法国的君主,那么它就必须按照法国的利益行事。”她咬着牙,一字一顿地回答,“不管意大利人想要什么,对法国来说,现有的秩序对法国是有利的,所以皇帝陛下和芙宁娜殿下,必须维护法国的利益。意大利的民族统一,势必会带来旷日持久的流血牺牲和混乱,而推翻教廷更是法国人民所难以容忍的暴行,正因为如此,陛下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只能选择迎战——这其中没有通融的余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