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不谈什么个人仇怨,如今俄罗斯帝国以泰山压顶之势从波罗的海到波兰、再到黑海,几乎吞没了整个东部欧洲,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压迫感,让他心中免不了惴惴不安。
他可以喜欢具体的某个俄罗斯人,但绝不会喜欢俄罗斯,现在跟沙皇的所谓“和解”,也只不过是权宜之计而已。
但不管怎么说,艾格隆对普希金的满腔热情和好意,心里还是很感动的——在如今这个舆论环境下,他冒险在彼得堡为自己说好话,想必会引来许多谩骂,而这些他完全可以不管的。
越是感动,他的心里越是惋惜。
因为他知道,在历史上,这个可怜的天才诗人,在1839年,就死于一场他自己主动提出决斗当中。
一位投奔到俄罗斯的法国流亡者乔治·丹特斯男爵,有意去勾引他艳名远扬的妻子娜塔莉亚,最终惹得他极为愤怒,提出了决定,最后不幸地死于枪弹之下。
在历史上,这位支持保王党的流亡者,是因为1830年七月革命当中奥尔良公爵篡位而选择流亡的,而好笑的是,现在这位流亡者依旧在流亡,只不过“罪魁祸首”却变成了自己。
这岂不是说,如果什么都没有改变的话,他就等于是死在自己种下的因果之下?
这可不是艾格隆想要见到的结果。
“我的朋友,我非常感谢您主动为我所做的一切,我相信,你将被两个伟大民族同时铭记。”艾格隆假装严肃地拍了拍普希金的肩膀,“正因为如此,我必须要提醒您小心!也许会有恶毒的暗箭会因此射向您——”
“不至于那么夸张吧……”普希金有些不太相信,忍不住笑了出来,“也许彼得堡很多人不喜欢您,但谁会因为我说了您几句好话就要我命呢?顶多也就是把我逐出他们的客厅而已,我还巴不得清净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