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溪蛮,原名武夷蛮,汉至宋代武陵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因分布在武陵郡而得名,古九黎、三苗部落后裔,一说槃瓠蛮后裔,分布在今湖南沅江流域、澧水流域和洞庭湖西北部,以及与湖南相邻的黔、鄂、桂部分地区。
春秋战国时期,五溪蛮泛称蛮方、荆蛮、南蛮,秦称黔中蛮。
光武帝时,其族兴盛。
建武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间,相单程据险攻县城,大败刘尚、马援等汉军的进攻,后起义斗争,绵延不绝。
建初年间,澧中、溇中诸蛮举兵。
永元四年,溇中、澧中蛮潭戎等起事。
元初二年至三年,充中、澧中、溇中、零陵诸族因郡县徭税失平,便攻打城池,杀死长吏。
永和元年,因汉顺帝增其租赋,引起武陵各族民众不满,澧中、溇中聚众两万余人,围充城,攻夷道。
永寿三年至中平三年,长沙、零陵和武陵诸蛮族时服时叛。
三国时期,蜀、吴政权在武陵地区对峙,时有争夺,形成拉锯状态。
黄龙三年,武陵诸族聚集数万反吴。反赋役斗争连续不断。其民重祭祀、信巫鬼,以农耕为业,兼畜牧、狩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