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船的不仅是人和货物,还有马骡牛羊等牲口。
整个码头集镇,都是来自天南海北、操着不同口音的的人群。
洪武正韵的南京话,字正腔圆的京师话,齐语铿锵的山东话,吴侬软语的江南话,雅音已失的河南话,秦腔味重的陕西话,啵撒马哈的湖广话,古雅韵致的广东话…
遍身绫罗的富商豪绅,一身江湖气的奢遮船主,网巾襕衫的白衣士子,器宇轩昂的上任官员,从容不迫的和尚道士。
当然还有满头珠翠的贵妇千金,红袖招摇的花船女校书,挑着担子的脚夫,货郎,手艺人。
更有短衣褐服、粗手大脚的水手、苦役、雇工、帮闲。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吃运河饭的漕帮雇员。
整个运河的漕运劳工,几乎都被大大小小的漕帮势力垄断了。
各家漕帮背后,都是有权有势有靠山,属于最早的人力资本家。官场上没人照应,也就干不成。
这一幅繁华忙碌的码头图景,看在朱寅和宁家姐妹眼里,似乎和后世的码头车站没有太大区别。
好像只有衣服和发式变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