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关于明朝内臣体系的简要说明 (3 / 5)

作者:戈昔 最后更新:2025/8/12 8:13:53
        明朝的军警宪特等暴力机器,话语权上是有一个权力排序的,基本上就是:内臣体系>文臣体系>武臣体系。这很讽刺。作为军事单位,武将的话语权居然最低。

        历朝历代属实独一份,和唐代的宦官掌禁军、监军不同。这是它的第二大特点。

        ③地方政务的监察权、决策权。

        关于明朝内臣体系的简要说明

        明朝的宦官,很大一个特点就是在地方上有广泛的监察权甚至决策权。比如遍布全国的镇守太监,权限和御史一样,直接监察地方政务,干涉地方官员的行政。

        尤其在重要的行政区,镇守太监往往是真正的封疆大吏,凌驾于布政使和巡抚之上,指挥知府、州县等地方官员,架空布政使司。

        明朝地方上的镇守太监很多,类似汉朝的刺史、州牧,唐朝的节度使,元朝的各省平章政事。很多人认为明朝和清朝一样,封疆大吏是督抚。这是很大的误解,那其实已经是镇守太监大量裁汰的明末了。实际上各地镇守太监,才是明朝真正的封疆大吏。

        这是内臣体系的第三大特点。

        ④财政赋税上的经管、监察、审计大权。

        不管是关系海贸的市舶司,还是盐政,矿业,茶叶,丝绸,瓷器,织造等等,凡是有丰厚利润的单位,就有内臣体系把控,可谓方方面面。

        地方政府的常规农税、商税等税务,也要接受他们的监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