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关于明朝内臣体系的简要说明 (1 / 5)

作者:戈昔 最后更新:2025/8/12 8:13:53
        关于明朝内臣体系的简要说明

        各位家人,今天猎猎(或者戈戈)简单说下明朝的内臣体系,因为我觉得有必要谈谈。这是以前写的草稿,只是今天才发表。

        言归正传。

        所谓明朝的宦官集团,这种表述不太规范。最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内臣体系。

        因为明朝的宦官集团和历朝历代都不一样,它其实是明朝官僚体系三轨制中的一驾马车,还是最强势的那一驾。不仅仅只是“宦官集团”,它更是一整套的、延续两百多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庞大官僚体系。

        和历代宦官政治相比,明朝宦官政治明显不同,有以下五大特点:

        中央制度层面分享相权,参与最高决策权。这是有制度保障的相权,不是历代那种强势权宦的个人意志体现,而是制度下的集体意志体现。这个制度的工具,就是司礼监。

        所以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被尊为“内相”。制度上的太监为相,明朝独有。

        司礼监代替皇帝的“批红”大权,从宣德朝开始,到正统初形成“条旨批红”的制度,再到成化初制定《司礼监掌批条例》规范强化,最后到南明孙可望、李定国时期彻底失权,总共持续了220年之久。

        批红权就是批示权,因为用朱砂红笔来写,才叫批红。

        所以在明朝,从宣德帝开始,其实不能说“宦官干政”,因为制度保障了宦官有权参与政治,既然有合法参政权,谈何“干政”之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举报纠错 回目录 回封面 下一章>> (快捷键→)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