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擦边之策
萧夏当然知道,现在是大业四年,没有人愿意参与造反,但如果是大业九年以后就不一样了。
萧夏也深知造反得不到百姓和官员的支持,所以他选择了抗争而不造反的擦边球策略,成功解决了他将面临的最大麻烦。
萧夏点点头,“当务之急是抓紧组织军队收割水稻,尽快撤离!”
这几天正好是水稻成熟之时,所有士兵都在江都郡抢收水稻,百姓也拼命收割,一旦朝廷大军到来,他们的水稻就完。
不仅是水稻,还大量种植的黑豆,也要一并收割运走。
上午,萧夏的家人也乘坐万石大船离开江都,撤往京口。
长江边的码头上人山人海,足足有二十余万人,不仅是官员和士兵的家眷,还大量愿意跟随萧夏南撤的百姓。
长江上千艘各类船只在运输百姓,船来船往,络绎不绝。
对岸也扎下了数万顶大帐,用来临时安置百姓,然后分配到南方各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