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时:“对,它的动力系统是发条驱动,用齿轮咬合实现多轨道同步运行。底座内的齿轮组将动力传递至七政仪,行星轨道套环间通过拉杆联动,确保各星体按预设速度公转。只有一个问题。”
孙敏之:“是什么?”
程时:“它展示的哥白尼日心说,日心说本身就是错的,所以这个演示就失去了意义......”
孙敏之:“哦,难怪把它收起来。”
程时:“不过,它的齿轮咬合精度和传动效率很高。所以被称为天文演示与机械工艺的巅峰之作,历史价值很高,堪称18世纪中西科技交流的缩影。它还是个计时器,顶端这个直径10厘米的小表能精确报时。”
孙敏之:“你评价这么高,我倒是很像看它运行一下。”
程时:“估计动不了了。长时间不运行,不润滑,就会生锈。机械放着不动比运行起来时坏的速度要快很多。因为运行的时候能磨掉表面的小锈斑,不会一直锈蚀到里面去。”
孙敏之:“底座装饰用了铜镀金、珐琅、鲨鱼皮有意思,既有洛可可风格的卷草纹又有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哦,这个介绍说了,核心齿轮系统与动力装置是英吉利钟表匠造的,外壳镶嵌、漆艺等装饰工艺由穗城工匠完成,难怪.......”
程时:“嗯,当时的很多钟表都是用的‘西洋机芯+中国妆奁’的制造模式。比如这个铜镀金双千里镜象限仪也是一样。”
孙敏之:“这也是展示天文的?”
程时:“这个是用来观测角度。你看,它的弧盘直角边下方固定的望远镜,那个是定表,象限仪中心有个移动望远镜作为游表。两架望远镜都是开普勒式折射结构,观测目标在里面都是倒像,还设置了十字丝用于精确瞄准。这种双镜设计可同时锁定两个观测点,通过夹角测量实现三维空间定位。弧盘下方安装了纵、横半圆形齿轮,通过旋转齿轮可调节仪盘角度,实现水平面与垂直面的角度测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